会读书的人,有哪些窍门?

读书有窍门吗,也许有,也许没有。随着实体书店一家家的关门,关于读书这件事儿变得越来越稀罕。

在惋惜纸质书存留空间减少的同时,也有许多人开始分享读书的心得,比如书单,比如推荐作者,比如读后感。

初中的时候家里全是外公,父亲留下的书,大多都是世界名著,懵懵懂懂的囫囵吞了一些。小时候没那么多经历,都还不懂政治隐喻,人心险恶的。

一本《水浒》读下来,最爱的还是背一百单八好汉的座次绰号和姓名。跟人论《水浒》,信手拈来显得特有面子,完全不懂农民起义、皇权政治和社会动荡的相关性。

想的最多的还是,上山当大王,把校花和班花们全抢回来做压寨夫人。最喜欢跟同桌做着这样的白日梦,有时候还会煞有介事的在草稿本上把校花们的名字都写下来。

看了李雪健老师领衔主演的水浒传之后才发现,我读的是白话译本的《水浒传》。在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之后就没了。

后来在看了“新概念作文赛”里的一篇名为《水村山郭酒旗风》,论《水浒传》的文章,才发现我眼里那些“一言不合,纳头便拜”的江湖好汉的背后,蕴藏着这么深的社会矛盾。

于是又找来完整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结合金圣叹点评又看了一遍,总算是明白它为什么跻身四大名著了。

02

读书其实是最难找捷径的一件事儿,除了高考前的那些教材,几乎我们读过的所有书都是我们自发去读的。

杂志、小说、散文、诗歌,只要是在某个阶段,某个时间有了兴趣,读书这件事就变得自然起来。

睡前的时候看一看散文,在睡眼朦胧中,将散文中的一字一句,一景一画统统在脑子里重新呈现一遍。于是,看不懂的时候就有助睡眠,看懂的时候也能平复心情。

追女孩子的时候读一读诗,国内国外的,徐志摩、戴望舒、济慈,艾略特,波德莱尔。也有厉害的读诗经,只要是跟情爱有关的,统统摘下来拼接重写一下,肯定有奇效。

坐长途车的时候最适合看杂志,图片多又没什么文字的,打发时间看一看,困了当枕头垫在桌子上还不心疼,不怕脏。不过我常看到的老外旅途中一般读小说,那密密麻麻的英文看着都挺难受的。

当然这都不是绝对的,我见过睡前看小说的,一气看到天亮依然精神抖擞;也有上厕所看小说的,霸着厕所不出来让外面的人着急。有把李白的诗装到王勃身上的,也有把苏子瞻的词烂熟于心,出口成章的。

由此看来,读书并不绝对。消化一本书的时间和地点,全凭自己喜欢。可以躺着看,可以坐着看,可以上厕所的时候看,也可以吃饭的时候看。

至于读后感?那有什么重要的,感叹的事情感叹给自己看。迫不及待分享的就马上分享,读书要什么意义呢?

03

读书没有窍门,但是选书是有窍门的。

互联网发达的现在,各种书单在网上是一搜一大把。不论是经典必读,还是冷门偏方。只要你想读一点你没读过的,想看一点新鲜东西,网上总能给你推荐到。

见过太多人,也不论好坏,也不论看不看得懂,看不看得进,照单全收。

土豪朋友想把妹,于是把家里书架上堆满了书。而且都是他搜来的冷门书籍。心理学、哲学、文学、美术无所不包,甚至连《洞玄子》这种“邪门偏方”都能堂而皇之的放在显眼的地方。

其实读书最重要的是什么?兴趣!兴趣之外,就算是耐着性子熬一本书,最后也是看了后面忘前面。

通常读书看看作者就知道自己喜不喜欢了,一般来说一本书的作者都会有采访或是小品文,读一读字里行间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气息”,就能知道自己是否能跟上作者的脚步与想象。

我也曾买过一堆网络推荐书单,放在家里几层灰尘已看不清,还有不少连塑封都没有拆,就一直放在书架上摆着。

浪费了不少钱,但也没陶冶到什么情操。除了能跟人显摆自己书架上的满满当当,他们几乎就没有出现在我的生活里过。

所以说,读书,就要读感兴趣的书。

网络书单的水分太大,除了百读不厌的经典,畅销书里许多注水成分,还是少接触为好。

为了不走歪三观,也为了不被“套路”弄伤了眼睛。

04

选书的另一方面,在于功利性。

这种功利性非常具象,比如我要考的好成绩,我要把工作做的更完美,我要能赚更多的钱。

具体来说,要能赚大钱,那你就得把你本专业的书看个遍。有个跟我聊得来的粉丝,跟我要推荐书单。

我问:你想看书之后有收获,还是看书打发时间,还是陶冶情操。

他说:为了以后能赚大钱。

我说:那你就看教材啊,还有教材相关内容的辅导书啊。

对啊,就是专业内容相关啊。如果一个立志要做高收入的法学生,连基本法条和典型判例都不知道,那你这么不专业能吃法律这碗饭吗?

一个外科医生,基本的病症常识没有,无法从临床表现进行诊断,那你还当什么医生啊,想发财去莆田啊。

前两年做着一些经营相关的工作,经常会牵扯到要做表格,要把所有内容都囊括进一个表格,要简单简洁还要能让人一目了然。

这就需要我去学习专门的表格设计知识,这样的知识是那些文学畅销书不能给的,只能去翻让人昏昏欲睡的教辅案例。

现在的时代,全民创业,全民投资。最能激发起年轻人的活力,这是好事。但起码要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赚钱并不是所谓的“人脉、机遇”能完全给的。

教材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精华最浓缩的。他几乎能满足你想要一切的基础能力,是能向上发展的最好基石。

05

另一种的,就是为了陶冶情操,为了能让自己得到升华。

这常见于各种书友会,各种文艺圈子。他们分享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聊着浪漫的普希金,唏嘘着黑白色的太宰治。

怎么去了解作家表达的思想呢?就是读,大声的读出来,认真的读出来。一本书,读出来和看完是完全两种不一样的体验。

看书的时候,常会有习惯性的错位。而读书却不会,在一句句的朗读中,书里的情绪、想法都会随着声音的大小,而变得性感异常。

前段时间迷宋词,于是把《人间词话》又翻出来看了看,找到那些我标记了的小词,一首一首的念了出来。

因为大声读,所以脑子就能跟嘴巴同步,在脑子里勾勒出一首宋词表达的意境。独钓的老妪还是鲜衣怒马的翩翩少年,在一声声读书声中,都会在眼前不停旋转。

最有名的话剧本《雷雨》,通篇便是大段台词,如果不去读出来,就根本无法理解剧中人物之间的冲突,也没办法体会到曹禺先生在戏里寄托的知识分子的呐喊。

老话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样的体会,在读文言文的时候,能格外体会到。

太史公《史记》-《游侠列传》中有一句: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沈浮而取荣名哉!大声念出,尤有金石交错的干脆果决,又有大鼓稳崛的郑重感。

这也算,读书过程中,不是一种窍门的窍门。

06

总的来说,读书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宽泛的词。

只要是眼睛在看,嘴巴读出来的文字载体,具能说来是一种读书行为。下至不入流的饭后杂谈汇编,上至冠以伟大流传千古的名篇,都能称之为读书。

而读书的窍门不在于如何去读,而在于读书对你产生的影响。有没有让你产生一种“开心、幸福”的“满足感”。

这样的满足感,是任何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

下午四点,一把躺椅,一本书,一杯茶。吱呀吱呀的摇晃声中,一阵凉风吹过,扫过了翻开的书页,吹皱了心里的那汪清水。

这本书,可以是漫画、杂志,也可以是小说、诗歌。没有高低贵贱,也没有平凡伟大,当他们在读者手上被翻开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尊重。

从另一方面来说,读书也是一个很私密的事情。

在读的时候你可能会昏昏欲睡,也可能拍案叫绝,但在你愿意分享给别人之前,读书都只是个与个人有关的事情。

不再关注书单,不再围观别人的读书体验。

找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在一个时间流逝缓慢的地,慢慢感受一本书的温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