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短缺是推高通胀的因素吗

2024-11-07
221看过
全球芯片短缺

从汽车到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全球持续的半导体短缺已经蔓延至各个行业。 鉴于芯片在当今制造业中的重要性,短缺凸显了许多公司、部门和经济体的脆弱性,这些脆弱性源于综合贸易联系和缺乏供应链多样化。这促使全球政策干预以增加对半导体行业的投资,以提高产能并提高各国的自给自足。供应链问题也引发了对今年剩余时间和2022年全球制造业前景和通胀影响的担忧。



大多数半导体是集成电路或“芯片”,是现代电子产品的大脑;由于半导体,电子产品能够处理、传输和存储数据。它们在交通、计算、通信、国防、医疗设备、清洁能源、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高级无线网络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几十年来,半导体行业发展迅速;2020年全球半导体销售总额达到4400亿美元。

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 (WSTS) 预测,2021年和2022年市场将分别增长约25%和 10%,市场规模将达到6060亿美元。年初至今的数据显示,半导体芯片产销持续走强。根据半导体行业协会 (SIA) 的数据,7月份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29%(环比增长2.1%),美国的生产在8月份继续加速。

为何会发生如此严重的短缺

全球半导体严重短缺是几个事件同时发生所造成的结果。 首先,疫情大流行引发了对计算机和其他在家工作设备以及家庭娱乐电子产品的需求空前激增。例如,与计算机相关的芯片需求在2020年同比增长超过20%。 其次,在疫情大流行之前,芯片生产商的产能已经接近最大负荷,这限制了他们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能力。由于制造过程漫长而复杂,提高产能不是一个快速的解决方案,而是一个多年的过程。第三,在疫情大流行初期大幅缩减芯片订单的汽车行业,对汽车销量反弹的速度感到惊讶,这进一步加剧了短缺。第四,中美之间的紧张局势以及5G网络的推出转化为最终用户囤积半导体。最后,不可预见的灾难,例如德克萨斯州的恶劣天气事件和由此导致的停电,以及日本工厂的火灾,加剧了短缺。



各国开始为半导体产业增加更多的投资

全球短缺已促使半导体行业加大资本支出以提高产能;然而,这些努力对缓解目前的短缺无济于事。半导体的生产需要专业的技能和规模,使其成为资本和研发最密集的制造过程之一。虽然资本投资在短期和长期内都会支持经济活动,但我们注意到投资回升将主要影响未来的供需平衡;事实上,新产能投入使用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政府都强调了该行业战略的重要性,并出台了国家产业政策,以实现更强的国内生产能力。 2021年3月,欧盟宣布了“2030 数字罗盘计划”其中就包括未来10年总激励措施规模资金约20-350亿美元。5月,韩国公布了“K-Belt 半导体战略”据SIA估计,该战略将在未来三年提供总计55-650亿美元的投资激励。与此同时,中国的“十四五”规划重点关注技术;旨在使中国芯片生产自给自足。预计未来10年中国投资总额将达到1500亿美元左右。在美国,半导体行业尚未消化美国总统拜登520亿美元的投资,以及与日本和韩国的供应战略谈判。

世界各地已经宣布了其他类似的投资激励措施,而且这种趋势可能会在未来几个季度继续下去。虽然各国承认半导体的战略意义和政府采取行动的压力,但市场也认为,半导体行业具有高度周期性。尤其是2019年出现供过于求,政府干预通常并不代表最有效的资源分配;如果它导致现在的过度开发和未来更大的供需失衡,可能会导致未来几年更剧烈的波动。

芯片短缺会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吗

目前,半导体和电子产品制造行业的价格压力仍在可控范围内。 在美国,半导体和其他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在过去18个月显着下滑后价格同比涨幅即将转正;而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制造商的生产者价格已经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并继续攀升。由于未来几个月需求将继续超过供应,尽管近期价格走软;但预计价格仍将向上调整。例如,台湾的台积电已经通知其客户将在2022年提高价格10-20%。由于电子产品制造商因需求强劲而享有更高的定价权,因此部分较高的投入成本似乎可能最终会传递给用户。



尽管如此,有分析强调,这种价格上涨不太可能直接转化为广泛的通胀压力。例如,电子产品在全球消费篮子中所占的份额很小;在美国,信息技术硬件份额占消费者物价指数的0.4%,一些芯片密集型行业的需求减弱的迹象。然而,市场的判断是基于“芯片短缺可能会加剧各种产品类别的近期通胀压力,直到随着与大流行相关的临时因素开始消退,供应因产能限制缓解而增加,需求恢复正常”方面存在可变空间。

汽车行业的动态说明了行业通胀压力。供应因素推动了大多数主要市场新车和二手车的超常价格上涨。根据Black Book的数据,仅在美国,二手车零售价格就比年初的价格高出25%,制造商可以通过价格的上涨感受到了这一点。例如,机动车成本仍然是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上涨的重要推动因素。这正在转化为更高的消费者价格。世界各地的通胀数据反映了更高的车辆定价,在大多数CPI篮子中的非实质性份额(例如,美国为7%),这些动态将继续影响通胀,直到瓶颈解除。

虽然芯片短缺的(通胀部分)影响预计将证明是暂时的,但我们注意到,在这种情况下,“暂时”可能意味着几个季度或者更长。我们预计供需平衡将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正常化。因此,预计到明年中期由于芯片短缺所造成的(通胀部分)影响将不会那么明显;或者说,半导体相关的价格压力将在2022年中期之前达到顶峰。尽管如此,该预测仍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包括供应链内陆在内的潜在结构性变化可能会增加中期压力,而未来几年不断增长的产能可能最终导致供应过剩和价格下行压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举报

 

回答|共 7 个

彩云追月 LV1

彩云追月 发表于 2024-11-7 13: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冠疫情是 “缺芯”风暴的导火索,核心是车规级芯片供给端和需求端的不平衡。新冠疫情爆发前期,汽车厂商迅速调整销售预测,并对代工厂提出减产要求,代工厂随即将产能大量转向云计算和消费电子领域的芯片生产,导致车规级芯片供给端大幅下降。但随着去年下半年疫情得到一定控制之后,汽车销量又出现大量反弹,芯片在需求端迅速增加,而代工厂短期内却无法满足产能要求。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引发了2020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缺”芯”风暴。
汽车芯片主要原材料-8英寸晶圆厂商近年来陆续关闭是全球缺芯的深层次原因。大部分汽车芯片、物联网信息设备所使用的芯片都是采用8英寸 晶圆制造的,这些需求在未来几年会持续增加。但由于8英寸晶圆厂设备近年来逐渐老化,维修难度大且无新设备来补充,很多厂商陆续关闭8英寸晶圆厂,转而投向具有更高成本效益的12英寸晶圆厂。8英寸晶圆生产设备供应商急剧减少使得现有设备无法满足芯片产能需求。
近半年来全球半导体产业遭遇的“天灾”也导致芯片产能严重受挫。2月美国超级寒潮带来的严重断电事故导致车用芯片头部厂商如三星、恩智浦、英飞凌等被迫停产。

彩云追月 LV1

彩云追月 发表于 2024-11-7 13: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导体的危机之谈已经过去了

彩云追月 LV1

彩云追月 发表于 2024-11-7 13: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导体危机还好,现在主要是能源危机,整个欧洲都缺乏能源,这样是非常危险的,上次海湾战争根本原因也是能源危机

彩云追月 LV1

彩云追月 发表于 2024-11-7 13: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必须品,怎么会推高彭膨胀,题主是不是想多了

彩云追月 LV1

彩云追月 发表于 2024-11-7 13: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芯片只会导致高端企业受影响,高端商品价格供应出问题,这也只是一小部分消费而已。通货膨胀主要还是基础商品

彩云追月 LV1

彩云追月 发表于 2024-11-7 13: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源感觉还是政治,芯片短缺好像也就是从华为被制裁以后开始的吧,感觉经济全球化倒退严重,各个国家都打起来自己的算盘了。

彩云追月 LV1

彩云追月 发表于 2024-11-7 13: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有个行业里的问题,正是因为汽车厂的偷懒降成本原因,才选择了过度使用总线技术,过多去降低硬件总布置复杂程度,进而导致控制端和执行端对芯片的需求暴增。
行业里的“方便”,可是付出降低可靠性作为代价的。
建议你从全方面去了解,比如航海业,航空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