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投资者来说,评估一切可能的因素和潜在风险是取得理想收益的重要前提。如果错过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因素,那么情况可能就会完全不同。按照德银John Tierney的说法,目前市场普遍忽略了一个因素就是天气带来的影响。
Tierney表示,由于对天气知识匮乏,因此大多数投资者对此并不感冒。然而天气的变化的确可以对未来数周,甚至数月的趋势起到作用。具体来看,气候因素将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并且会对GDP造成影响。
具体来看,2011年拉尼娜引发的泰国大洪水就使得苹果和丰田的供应链受到重挫,而2010年夏季的拉尼娜则诱发了当时玉米及小麦价格的翻倍。
这些是气候因素对资产的影响显而易见,另外一些则更加隐形。Tierney进一步指出,如果参考更长周期历史来看,从1980以来,有拉尼娜出现的年份,印尼的产出增长率平均为9%,其他年份平均则只有5.8%。相对可以预测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可以让投资者在选择资产的时候更有优势。
通常来说厄尔尼诺会令东南亚旱季延长,并导致美国西部雨量高于往常。这种变化对农产品产出和价格都有直接影响;而拉尼娜经常会令美国、巴西南部和阿根廷北部的农产品产量减少,从而推搞玉米,小麦和大豆的价格。
忘记王尔德那句“谈论天气是无趣人类最后的避难所”的名言吧!投资者应该更加关注气候因素。越快意识到这一点,并真正付诸于行动吧。Tierney最后总结道。
事实上,除了经济学家外,上市公司和美联储也对天气青睐有加。
去年4月美联储公布的褐皮书显示,经济从2月中到3月底持续增长。受美元走强、油价下跌以及恶劣冬季天气因素影响,制造业产品需求各地区情况不一。服务业活动有所加强,尤其是高科技服务业,预计有短期增长。由于那次褐皮书中共71次提到“天气”,财经博客Zerohedge戏称其为“雪皮书”。
而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在线零售商唯品会去年11月也曾发布业绩预警称,公司第三季度营收增速预计将放缓。唯品会将三季度营收疲软的原因部分归结于天气,称由于今年秋季的天气比预期中更暖和,导致消费者推迟购买价格更高的秋冬季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