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真的能让自己交易成功吗?

2024-10-22
811看过
虽然我也出版过两本《交易密码》,也自认为干货满满很有价值,但交易者读了市场上各种交易相关书籍,真正能在交易上成功的人却又是极少数。欢迎大家一起来聊聊对于这个问题你的观点和经验。

举报

 

回答|共 14 个

只谈情不闲聊 LV2

只谈情不闲聊 发表于 2024-10-22 22: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万卷书是必要条件,不是绝对条件和所有条件。

正确的说法是,让自己交易成功有哪些重要条件呢,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操盘试炼,修炼身心,如果没有破产,早晚有一天能够走出稳定盈利之道。

​我是从去年开始几乎每个月都开始盈利了,目前也做到了稳定的盈利。所以略有资格讲一讲我感兴趣的话题。

一开始做交易是非常喜欢看书的,因为书里有很多的技能方法,各种流派的方法,指标类的,数学类的,形态类的,价格行为分析的等等。一边看书,一边要去市场交易实践,自己会悟出和验证哪些方法需要改进的,哪些是不能用的,哪些是要保留的。这种经验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得。

后来我看了很多书,我总结华尔街的部分书可以看看,国内的也是仿制华尔街经典,或者叫衍生技术。我一般会认真看获得交易结果的作者写的书,要有历史交割单,观点,思路,关键词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看书和实践对我的思维方式影响是最大的。首先不再使用线性思维和基础逻辑思维,比如一定所有人都要爆仓以后,才会走上稳定盈利之路,这样看似大概率正确的逻辑。比如高盛的交易员一开始就会赚钱,然后去上班就还是赚钱的。我判断事情和下决定的依据是根据当时的条件,试错的结果来判断的,并且夹杂其他的可能复杂的的干扰因素。

比如总有人喜欢问,老师,今天晚上你看空吗,看到哪里?这样的话我就很无语,不知道怎么回答。换我以前,我会说我个人看空,因为上方有阻力,卖压较大,趋势也是空头的,所以下跌会跌至前低附近。换我现在,我会说,目前市场情绪是看空的,美盘还没有开盘,看美盘开盘后,交易员如何影响市场,观察阻力位的价格变化,到时候再具体判断短期的价格走势。到达阻力位,我们也不做判断,而是观察在阻力位的时间,成交量,波动率高低情况再做决定。同时也要注意后面马上出现的数据情况等等。

看书,实践,能够最真实的把主观思维和客观事实做一个很好的整合,也就是盘感。

有了盘感,技术,资金曲线管理能力,距离稳定盈利就不远了。​

沫子 LV2

沫子 发表于 2024-10-22 22: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确认的是,读万卷书和交易成功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举个例子,虽然我跟酒店的大厨在一个菜市场买菜,但是“同一个菜市场”却无法让我成为大厨。成功的交易者就算没读万卷书,也至少是博学广闻的。不光是做交易,任何行业的成功者到最后都会成为本行业的专家,甚至是横跨多个行业的专家。用郭德纲的话说,艺人拼到最后就是拼文化了。普通交易者读书只读交易书,读交易书只读技术类,恨不得翻开扉页就能看到神功秘籍,​功利性太强,就是为了学一门能快速、暴利的赚钱的法门,我之前还见过一个汇友网问题叫做“直说吧,读什么书能赚钱?”问这个问题的家伙可谓憨态可掬。还有很多人学个一知半解就急不可耐的去尝试,稍受挫折又开始觉得这方法不行,这书买亏了,遂束之高阁。很多交易新手读书就像黑瞎子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最后连书名都快忘记了。

​我为了学习交易而读书的过程就像画圈圈,越画越大。最开始也是读交易技术类的书籍,比如《期货市场技术分析》、《日本蜡烛图技术》等等。还记读这些书的时候,我对书中频频出现的“交易系统”一词迷惑不解,所以后来我把圈圈画到了交易系统书籍,比如《交易圣经》、《海龟交易法则》等等。研究完了之后还是亏损,于是我的圈圈又画到了系统书中所讲的交易策略类书籍,比如《五分钟动量交易系统》、《日内交易策略:谷物期货交易实战指南》、《短线交易秘诀》之类的。然后圈圈又画到了交易心理领域、成功交易大师的自传类领域等等。等到我发现交易书已经看无可看了之后,又开始把眼光放在金融学经济学领域,什么国富论、凯恩斯主义、行为经济学巴拉巴拉的。我为了交易而看的书虽然没有万卷,几百斤总有的,卖废品的话够吃一顿烧烤的。

然而,我说然而,我该亏还是亏,该爆还是爆,重仓扛单的毛病还是改不掉。大约在去年的时候,我偶然间读了“缠中论禅”的博客,一发不可收拾,我把他博客上所有的文章都复制下来,用word编辑好格式,逐字逐句的阅读了他总共两千多篇博文,尤其是“读论语”和“教打坐”两个系列给我感触很大,几乎是颠覆世界观的存在。我自己也学佛参禅,以前很多朦朦胧胧的概念和思想通过他的文字突然明晰起来了,虽然我不认同他在佛学上的悟解,但是他对禅理的应用也能算的上是“圆融无碍”了,以佛学的高度去理解世间一切学问,包括交易,都是游刃有余的。他的108课是大众最推崇的,我反而看的不多,只捡了几个重要的概念研究了一下。108课本名《市场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本书主要体现了作者对交易的哲学思考,很多人却把它当做技术书来学习,难怪学不会。

​艺人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武林高手拼到最后拼的是内功,交易拼到最后拼的是哲学。哲学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你对万事万物的看法,是你脑回路里独特的逻辑。为什么流传许久的交易方法到你手里就不管用了?因为你的观念不对,拿着大炮当刺刀使。所以我现在读书,随心所欲,想读什么读什么,无论什么书籍都能够给我有关交易的启发。比如刘慈欣的科幻小说《黑暗森林》中讲,三颗球体依靠万有引力相互运动的轨迹在数学上没有解析解,这本来是一个很普通的科学概念,也不新鲜,我却由此发现所谓“科学”也有它的短板,并非万能的。引申到交易领域,我发现所谓的“技术分析”其实一点都不技术,它们根本没有严谨的罗辑关系,最多只能算作一些样本统计结果,而且是基于小样本的。所有的交易技术标本都是可以被后续行情破坏的,所以它们才是果,行情才是因,普通交易者颠倒因果,只能沉沦于市场的苦海中不可超脱。同样,关于求解三体运动所使用的“递进式计算”法,让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趋势追踪”。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交易不但要读万卷书,而且要广读书,读好书,只有开阔视野、开放大脑、开启悟性,你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交易。

LeBron LV2

LeBron 发表于 2024-10-22 23: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万卷书并不能让自己交易成功。交易成功是结果,是实践过后的事实。而读书仅仅是完成这个结果的一条路,但不是唯一的路。

只能说读万卷书能是增加你成功的概率,并不是一定能成功,而且还需要分什么样的书。

首先,我认为要明白读书的意义何在。交易者读书无非是想通过书本上的知识,窥探交易市场的奥秘。妄想通过书籍的力量,发现一种类似于神奇指标的工具,可以帮助自己成功。但是,如果你涉猎的相关书籍越多,你就会发现交易远没有这么简单,市场上根本就不存在着这样的书籍。

其次,读书,只是用自己的时间去体会作者的交易旅程。不管书籍作者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或交易经历,这终究还是别人的故事。通过研读故事主角的交易经历,规避交易过程中可能会犯错的交易难题。借他人的交易经验,成就自己的交易人生。

第三,读书,学习和筛选。刚进入市场的我们,基本都是会以技术类的书籍为主,只要是新的技术分析都会去学习。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这类书对你的交易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从而放弃了该类书籍的学习,转换成另一个领域书籍去学习,循环往复。在这么一个过程中,你就会去筛选,什么样的书是有用的,什么样的书是没有用的。形成自己的看书逻辑,下次就不会盲目的去从众的看书,而是会有选择性的看书。如果,你没有海量的涉及书本,根本就不会知道,什么样的书是有用的。

第四,交易。它终究还是需要实践的,检验书本中知识是否合适你自己的唯一标准。能不能适合你自己,这个并不是由看书多少来决定的,而是由你的实际交易来决定的。交易结果是不会有假的。

最后,你需要明白的是,书只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一个途径而不是唯一途径。交易和读书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MiguelGar LV1

MiguelGar 发表于 2024-10-22 23: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万卷书可能不会让你交易成功,但不读万卷书,是一定不会交易成功的。

我自己是以基本面分析为主的,就结合基本面来说说。

这次就以美元为切入点,谈谈在基本面的分析中,存在着的盲点。

说美元是整个货币市场的心脏,应该没人反对。那美元的心脏是什么?估计不少人答不上来。

美元的心脏,是美国的5大货币市场,即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定期存单市场、短期国债市场和欧洲美元市场。美元想要流向全世界,就得靠这5个市场。美联储跟这5个市场关系最紧密,钱从美联储流到这5个市场,然后再流向全世界。可以说美国的5个货币市场就是美元流经世界的管道。

我们常说美元荒。美元荒是什么?那就是全世界都缺美元。要知道的是,美元荒也分为慢性美元荒和急性美元荒。前者简而言之主要是由供求关系所致,也就是供不应求。而后者,则有多重可能。其中一种可能便是美国的5大货币市场出现问题,也就是美元对外输出的管道被堵。

去年3月份就是最好的例子。3-4月美联储印了不少钱,但为什么还是出现美元荒了呢?就是因为这5个市场出了问题。所以它是美元的心脏。

第二个盲点是什么?不知道海外美元跟美国货币市场之间的关系。比如商业票据的利率,直接影响伦敦的美元拆借利率,也就是LIBOR利率。

第三个盲点,不知道海外美元跟外汇市场之间的关系。比如外汇掉期是美元短期融资的主要工具,没有外汇掉期,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怎么获得美元?上哪去获得美元?当然,可以到伦敦去拆借,找一家美国银行借,找一家英国银行借,这是一种方式,但这个成本偏高。对于一个在日本或者中国的企业公司来说,用人民币或者日元做抵押去交换美元,成本才是最低。

第四个盲点,不知道外汇市场和海外美元计价资产之间的关系。为什么需要一个庞大的外汇市场?每个国家包括官方所谓的主权财富基金,都持有成千上万亿美元资产,全世界加在一起这规模就更大,几十万亿。这么多美元计价资产和负债,主要依靠外汇市场中的外汇掉期来提供短期的资金拆借。没有这个资金拆借,资金流就会断,美元和资产负债都维持不住,都得完蛋。

因此只能通过外汇掉期获得短期的美元融资。外汇掉期市场融资又从哪来?那些美元又从哪来?通过伦敦联系到欧洲美元市场,然后再通过欧洲美元市场又联系到美国的5大货币市场。这其中的逻辑是比较复杂的,但是不把它看明白,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

第五个盲点,不知道从美联储到美国的货币市场,再到海外美元市场,再到外汇市场,再到美元资产,这5个链条中间的逻辑框架。

比如国债基差策略,一旦失败,懂行的看到这个消息,会感觉天塌了;而不懂的人完全没有反应。为什么?拿去年3月份来说,如果这个策略失败了,这将涉及到几万亿美元的对冲基金都会玩完,都会大规模解杠杆。

解杠杆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导致美国的回购市场被冻结,导致商业票据市场的钱被抽光,然后影响扩大,比如导致日本的养老基金在日本获不到美元。因为给它提供美元的日本银行没有办法在美国的货币市场上进行融资,而美国养老基金又把手中持有的日元换成了人民币,投资了中国的债券市场。

所以根本不知道看到某一家对冲基金失败的时候,会影响中国的债券投资,因为它要解杠杆就一定会抛大规模的抛中国资产,不管是股票还是债券,它得撤。

往回撤的过程中又涉及到要把外币换成日元,再把日元换成美元,所以一定会引起日元的紧缩,日元枯竭了,同时日元再换成美元,又导致美元枯竭。最后又发生一场全球的美元荒。

这才是正确的基本面分析推理逻辑。而不是直接从原因跳到结果。比如今年3-4月美联储大规模印钱。一般人一看到消息,完了,印了1.5万亿美元,美元肯定弱爆了。结果呢?3-4月美元弱吗?跌倒是跌了一波,但能说弱吗?3-4月是美联储印钱最凶的时候,美指却很强。解释一下?

一些所谓的专家或者老师,经常大谈特谈基本面,比如日本经济基本面,中国经济基本面,说我们的汇率如何如何,或者是贸易顺差还是逆差,我们不断在顺差,所以我们的汇率如何或者国际收支平衡,你看中国资本账户还有金融账户,我们都是双顺差如何如何。都是一些高大上,但同时又假大空的东西。对于真实理解发生的实时的外汇交易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

举个简单例子,去年5月27号人民币贬值到7.19,这个事情怎么解释?中国基本面已经恢复了,当时中国已经复工了,是全世界最早的,而且是控制疫情最好的。

同时双顺差,还有国际收支,这些都是正常的。为什么在5月27号人民币会贬到7.13呢?这种假大空的理论能解释吗?它对于解释实时发生的市场基本无用也基本无效。

真正需要理解的是当时全世界的美元环流机制出了什么问题,卡在哪了?实际上中国出现这样的贬值跟日元有关。但是一般人就想不到这边去,我们不仅要知道结论,同时更应该知道整个的过程。因为有了这套体系之后,才能自己思考,而不是听别人瞎分析。

基本面的分析中,变数最大的是过程。有些人可能觉得一些相关数据很难拿到。我觉得想的有点远,先把传到过程或者逻辑搞清楚再说。不然拿到数据也不会用。

基本面的分析不是一拍脑门的凭感觉,也不是从原因直接跳到结果,忽略中间的过程。而是基于大量数据下的合理分析和推理。特别是传到过程的推理。

若果连一些最基本的逻辑都不知道,还怎么去分析基本面呢?

以上是出于基本面给出的回答,我相信,技术面也是如此,即需要通过阅读来把书本上的东西转化成为自己的东西。

但能说读书了,学些了,交易就一定成功吗?没人敢保证,因为交易还是一个行动的过程,需要多个因素齐头并进,没有明显的短板才能够获得成功。所以读万卷书可能不会让你交易成功,但不读万卷书,是一定不会交易成功的。

凌Wing LV2

凌Wing 发表于 2024-10-22 23: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易这行不同于其他的任何一个行业,并不是学的越多,赚的越多,相反,你学的越多只会让你亏的越快,最终反反复复,在交易中迷失。

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关于交易学习我建议只要搞懂交易上面的一些名词含义就行,然后在脑袋里还没有其他杂质的时候进入股市用小资金不断尝试,久而久之市场就会教会你属于你自己的交易方法。

读书都是阶段性的,很难有一本书可以在不同的时空给人以指引,比如初学者来说,通俗易懂的书帮助最大,受限于经验,阅历面对市场就好像通过隔着窗户纸在看市场,觉得自己能看懂走势,又困于一知半解,不能给自己信心,所以这个时候,能看懂就意味着能认知和提升,入门之后,是渴望在书本里探究答案的,印证市场的不可琢磨,交易的不确定,需要给自己思想上的解脱,最后书读多了,就认清自己了。

个人从实战出发,认为最有效的是先从一切技术的鼻祖:<道氏理论>看起。因为一切技术分析,都是源自道氏理论的分析基础。不懂道氏理论,就是识别不出趋势,不知趋势又如何判断行情的方向和下单做多做空呢?

其次:看K线技术方面的书。K线技术的书,日本的本间宗久是这个日本蜡烛图的鼻祖。经过了时间的验证,流传至今。先是在日本流传,后又流传到欧美,成为现在最通用的技术,也是我们每天所看盘面,都是K线图。所以这本书也是必看。

最后:学习完,还要运用在市场上,不会的还要重新再看书,巩固这书本的知识点。好好看书,好好运用在市场上,不停在用书中的知识点去分析金融品种的财经事件。

quietDown LV2

quietDown 发表于 2024-10-22 23: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是一个能让我们进步,慢慢步入高阶的一个有效步骤,但是如何读书?怎样读书?才有效果,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关键。

第一步,让读书与经历并行。古人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实这句话内在的含义不是说让你去多走走就比读书强,而是告诉你,有时候需要一定的经历才能了解书中的真谛。现在的人们很多都讨厌毒鸡汤,认为这些鸡汤很没用,道路我都懂,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但实际上励志的话真没用吗?这就在于你的经历了,有人对一些话语毫无感觉,但是有些人一看到这些话立刻就能热泪盈眶,为什么?因为书里所写的击中了他的某段经历,从而更加加深他的印象,来激励自己。在交易方面也是一样的,我举一个例子,《股票作手回忆录》这本书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交易界被奉为神书,当时我交易资历尚浅时就听说过,于是就去读了一遍,我从中几乎什么都没学到,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利弗莫尔的交易传记,一个小说而已。对立面稍有印象的只是他失败又崛起的情节,其他没什么。当时我就觉得这也配交易界神书?这个期间我还在一直进行着交易,当然也在看其他的书,当我读到青泽的《十年一梦》时里面青泽对股票作手回忆录里的评价很高,并且拿出里面书的一些观点做了些解释,当时我一看,这本书我读过啊,为何一点印象都没有,然后他解释的这部分谈到利弗莫尔在棉花行情听任当时的棉花大王的消息,导致溃败,直接击中了我的经历,因为我那时交易水平很差就到处打探消息,然后血亏。再后来我又读到刘强的《期货作手风云录》时,里面后半段都是对股票作手回忆录的详细剖析,谈到了要拿就拿强势股,因为趋势的力量很强大,我那时总是抄底摸顶亏的很惨,然后他又说到拿到一个强势股不要轻易下车,因为下去了就上不来了,我的经历一次次被击中。然后我重读了《股票作手回忆录》,发现了很多我第一遍没注意的事情,这真的是一本神书。所以,读书是可以改变我们的,但是同样的,也要去多经历,在市场中多磨练。

第二,读书不要跨越性太大。我们从小的交易就告诉我们,你得先回加减乘除,然后慢慢的学简单函数,直至大学的高等数学,这都是一步步来的,不可能有人不会走先会跑的。读书也是这样,都是需要一步步的提高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认知,如果你想一下子就读很高级别的书,一是很多环节无法理解,二是由于你不懂很容易对读书有排斥感。比如《以交易为生》这本书,其中提到了很多指标的应用,这本书算是讲解指标高阶应用很好的书了,但是很多人读着会很困,为什么,因为很多指标的基本算法都不懂,根本读不了这书,所以就该先去读读墨菲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就是那个大蓝皮。对所有指标有一个初阶的认识,才能往后走。还有人就是直接读一些交易心理学,交易心态的书,你连自己的交易系统都没构建呢,如何出入场都没一致性,你看心态有啥用,根本还没到那个阶段,你心态好到天上了,技术稀烂,能赚钱?所以,我们首先要给自己明确的定位,让自己按部就班的前进,真正理解了,才是自己的,空中楼阁是不存在的。

第三,我们要在读书的过程中,多去领悟。还是拿书举例子,《海龟交易法则》是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推荐的书,这本书相信也很多人听说过,这本书其实本质就是在讲一个趋势交易系统,提炼出来差不多一页纸就能写完,但是作者为什么要用一本书去写?这就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去领悟,作者写的这么详细是因为他把所以这个交易系统的细节都讲了一遍,包括如何构建的过程,甚至包括这个系统缺点在哪,不利期该如何读过,都讲了出来。如果我们去细细的领悟,会对自己构建交易系统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当我们认知提高后,要有能鉴别烂书的能力。人的时间就那么多,所以我们不应该把经历浪费在一些很烂的作品上,既然我们要高效,那就得把时间花在刀刃上。所以读书我们也要培养自己的鉴别能力,当我们读书多了,经历也丰富了,虽然不一定能达到写书出书的能力,但是我们应该有鉴别烂书的能力,自己的认知已经明显高于书中内容了,或者写书的人根本就是别有用心的人,我们必须把他剔除,就不要再在上面浪费时间了,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读书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好习惯,但是现在网络太发达了,好处在于知识获取渠道丰富,但缺点在于声音过于嘈杂,好读书,读好书,一直都是普通人成长很好的渠道。

凌Wing LV2

凌Wing 发表于 2024-10-22 23: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易是个悟道的过程,只要能悟道,我们就不用管用不用去读书。有的高手可能就是在实战中成长起来的,而有的高手可能读了很多交易类经典书籍。

个人感悟,我在交易过程中经常碰到一些困惑的问题,通过阅读交易类经典书籍,确实找到了一些答案,所以读书绝对是有用的。​

但是,因为读的书太多,发现书中有的观点自己可以接受,有的观点自己无法接受。所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自己要能够从书中提炼出对自己形成完善的交易系统有用的东西,而没有用的东西就立刻略过即可。​因为不同作者的交易观点可能是矛盾的,即使他们都是大师。

LyndonBach LV1

LyndonBach 发表于 2024-10-22 23: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是为了会思考,行是为了能实践。为何你只注重上半句,却无视下半句,读书的目的我是为实践,最终落脚是行,而非读。

交易策略千遍种,只取一瓢足矣,读万卷书太浪费人生了。

选择大于努力,选择在前,努力在后,选择就是思考,努力是实践。何为选择?在众多介绍交易技术书籍中,选出最能完全阐述核心交易理论的其中一个足以,以点概面,之后大量实盘和复盘检验,逐步改善再逐步执行,再改善再执行,最终你能提炼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核心策略足以。

这一个策略,很难得。不要目光短浅,认为这一个策略未免数量太少,那你就大错特错。独霸天下武林,一招绝世武功足以。或许,你真到这一阶段的时候,你自会明了。

野家 LV2

野家 发表于 2024-10-22 23: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您读万卷书的驱动力是为了让自己交易赚很多的钱走向人生巅峰,那在下大胆“预测”,您大概率是不会成功的!本源决定了未来的“参天大树”

巴菲特每天阅读五小时左右,和查理芒果被戏称两个行动的百科全书,这一切的“本源”来自于热爱,兴趣,而不是如此的“功利性”

就像你本来不是读书这块料,而私塾里先生呢每天拿着几米长的戒尺随时准备“鞭打”偷懒的你,使得你必须无时无刻不装着你热爱读书,你渴望知识和智慧!

不要试图缘木求鱼,如果这么“痛苦”,大可不必走交易这条路,找准自己定位,其他行业一样可以出人头地!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