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28 个

一个转身 LV2

一个转身 发表于 2024-10-18 14: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机构做一只股票持仓一年甚至几年,散户做一只股票只做几周甚至几天。持仓一个品种几个月时间,散户通常以日内或者周内短线为主。机构不会做短线,或者说,不会轻易的做短。但是这一点就很难模仿,因为其实长线单会更加难做更考验人,除了这种操作方式,市场上机构数量很多谁也控不了盘,这里不说股票,机构还有一点,就是资金量打,但是不足以动摇市场前面也说了,只是相对散户可用资金会多很多,但是在分析或者判断方面大家其实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

散户有散户的生存之道,根本没必要模仿机构。只要树立好正确的理念,打磨自己的方法,不断坚持执行,修炼自己的人性,完全可以在市场上活得很好。方法很容易复制,但是心态和经验是很难复制的,需要长期磨炼。通过资金和仓位的管理来升级系统,从而规避不可控事件。我们做趋势,一定是后知后觉,我们不可能在最高点和最低点进场和离场,我们做到中间的行情就可以了,这部分利润足够我们在震荡行情中大止损很多次,一波行情就可以覆盖很多笔亏损,通过这样的盈亏比,就可以获利。

对于小资金,重要的是用最擅长的方法和最熟悉的指标去做,难点在于短线的执行。行情的预测与我的交易逻辑没有任何关系,虽然我时常对行情进行预测,但预测和做交易是两码事。不要把市场当成赌场,它是做个人资产配置的市场。不要用短期暴利的思维去理解期货,应该考虑的更加长远。

很多人做交易就是为了赌一把,因为这个市场造就了很多暴利的神话,大部分人都想通过高杠杆的市场机制赚到一笔钱。但是如果你不能将自己赚到的钱守住,那还不如不做。什么叫稳定?我们可以将其理解成类似于买理财产品。只要有正确、合理的交易手法或者系统性的操作,是可以做到稳健获利的。比如说有人想赚点养老钱,或者赚点用于小孩教育的钱,这是可以实现的。在风险控制的情况下实现利润的慢慢增长。

lisongeee LV2

lisongeee 发表于 2024-10-18 14: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散户跟机构的区别想必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了,到底能不能跟着机构交易,可以从历史当中找到答案,都知道索罗斯做空英镑,下面是英镑1992年的事件回顾。

背景: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些欧洲国家便很难协调各自的经济政策。当英国经济长期不景气,正陷于重重困难的情况下,英国不可能维持高利率的政策,要想刺激本国经济发展,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降低利率。但假如德国的利率不下调,英国单方面下调利率,将会削弱英镑,迫使英国退出欧洲汇率体系。

过程:索罗斯一人在这场与英国政府的较量中就动用了100亿美元。索罗斯在这场豪赌中抛售了70亿美元的英镑,购入60亿美元坚挺的货币——马克,同时,索罗斯考虑到一个国家货币的贬值(升值)通常会导致该国股市的上涨(下跌),又购入价值5亿美元的英国股票,并卖出德国股票。如果只是索罗斯一个人与英国较量,英国政府也许还有一丝希望,但世界许多投机者的参与使这较量的双方力量悬殊,注定了英国政府的失败。索罗斯是这场“赌局”最大的赌徒。下完赌注,索罗斯开始等待。1992年9月中旬,危机终于爆发。市场上到处流传着意大利里拉即将贬值的谣言,里拉的抛盘大量涌出。9月13日,意大利里拉贬值7%,虽然仍在欧洲汇率体系限定的浮动范围内,但情况看起来却很悲观。这使索罗斯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欧洲汇率体系的一些成员国最终将不会允许欧洲汇率体系来决定本国货币的价值,这些国家将退出欧洲汇率体系。

方法:1992年9月15日,索罗斯决定大量放空英镑。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一路下跌至2.80,虽有消息说英格兰银行购入30亿英镑,但仍未能挡住英镑的跌势。到傍晚收市时,英镑对马克的比价差不多已跌至欧洲汇率体系规定的下限。英镑已处于退出欧洲汇率体系的边缘。

结果:最终还是遭受惨败,被迫退出欧洲汇率体系。英国人把1992年9月15日——退出欧洲汇率体系的日子称做黑色星期三。索罗斯却是这场袭击英镑行动中最大的赢家,曾被杂志称为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索罗斯从英镑空头交易中获利已接近10亿美元,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利率期货上的多头和意大利里拉上的空头交易使他的总利润高达20亿美元,其中索罗斯个人收入为1/3。在这一年,索罗斯的基金增长了67.5%。

故事看完了,在这个事件当中,一是以基本面作为基础,资深投资人很擅长发现机会,而且都是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二是资金量70亿,当时的英格兰是动用了30亿资金挡不住。三是在操作中同时涉及了股债汇市,最终大获全胜。是不是觉得自己没有遇到这样的机会,但是靠近一点的中国股市2015年有多少人赚钱,有多少人套牢。所以机构可以在行情开始或者相对好的价格进场,由于资金量基数较大同时行业内看到风向会跟随,达到方向上的统一。散户在大事件中可以去分一杯羹,但是由于信息的滞后,资金量太少,我们在意位置,因为我们经不起价格的反向波动,能承受的空间太小。所以即使要参与到事件当中我的建议是不要太多关注机构的动向,因为得到的信息有限,更多考虑的依旧是忠于盘面,忠于事实。

胖虎哥 LV1

胖虎哥 发表于 2024-10-18 14: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说下机构做单的吧,之前在一个大公司待过,专门的大型对冲基金公司,一般都是中长线为主,建仓期一个月至三五个月不等,而是都是根据经济周期,宏观面,消息面为依据,搭配一点点技术面,机构下单也叫收集筹码,一般采用倒建仓法,就是越跌越买,那为啥不涨的时候买呢,因为涨的时候大家都在抢筹码,机构如果一个大单子下去,很容易拉涨停,造成跟风盘,(除非筹码收集完毕)才可以这样操作,相对来说,机构做单更加理性,完全没有情绪化在其中,更像一个全面的工具人

豆冰冰忑 LV2

豆冰冰忑 发表于 2024-10-18 14: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在哪里发现散户跟大机构对着干的?谁是机构谁是散户,你分得清吗?

简单跟着订单的足迹的来识别机构和散户意义不大,除了一些资金巨大的单子,你可以确定人家是机构。要是他们把单子分拆,你就傻傻分不清楚了。

对于外汇黄金这些现货来说,很多时候你的交易对手就是平台自己,这样你想识别所谓的机构资金运行更是不可能。如果是交易所的直连订单,纯粹的竞价交易,那么识别机构资金还是有可能的。比如在A股,你就可以从委托订单里看到大资金。

你那些跟着机构就有肉吃的想法多数时候也是意淫,场景不同,最后的结果自然也不一样,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就是家常便饭。

老鼠仓亏损你总听说过吧。

4年老鼠仓亏近400万

2007年9月,35岁的博士研究生杜某江进入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从事证券分析师工作,随后于2010年1月调入招商证券资管总部理财投资部,主要负责定向资管业务投资管理。

在2010年2月至2014年6月担任投资经理的这段时间里,未能经受住金钱诱惑的杜某江,动起了歪脑筋。

“我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的具体做法就是‘跟投’。”杜某江表示,他负责管理的公司投资客户需要买进哪些股票,自己私下操作的8个股票账户中也跟着买进那些股票;卖出股票时也跟着卖出。

据调查,杜某江利用未公开信息,总共私下操作了马某、杰某、陈某、范某1、刘某、李某、祖某、冯某1等8个证券账户,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

经深圳证监局调查认定,招商证券“鲍某”等26个定向资管业务的标的股票、交易时点和数量,属于刑法规定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非公开信息。杜某江作为招商证券的定向投资经理,利用其职务完全知悉上述非公开信息,且在投资权限内有完全的控制权。

经调查,杜某江直接操作8个账户同步于或稍晚于其管理的“鲍某”等26个定向资管业务账户交易相关股票,趋同交易股票116只,趋同交易股票金额累计约49255.4万元,趋同交易股票累计亏损约394.51万元。

这种可不只是跟着机构资金来了,是完全同步操作了,最后不还是亏损收场。所以,模仿机构做单就能赚钱,那是一厢情愿。很简单,机构也不能保证百分百获利呀,猪队友哪里都有,你想跟着吃肉,实际上却是连汤都没得喝。

果果泥 LV2

果果泥 发表于 2024-10-18 14: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所提到的机构订单区域战法,我是不懂。但汇乎里好多回答也说了一些门道,我看了一下,还是不懂。

不知道是他们也不懂,就随便哪里找来的,还是我自己才疏学浅智商低。所谓的什么涨 平 跌什么形态,至少在他们的例子里看来,无非就是在找支撑位阻力位而已。而这些个支撑阻力位也很敷衍,都是前低点或前高点。

试问,这些东西是个人都看得到,机构的订单会像个傻子一样就在这里布局吗?

所以这个东西完全就是个胡扯的东西,机构的动向哪是你能随便发现的?不是说不能发现,像股票这种小范围的资产,经过长时间仔细地跟踪确实可以看到机构的一举一动。如果把股票比作湖泊,那么汇市这种全球性市场就是大海了。你怎么看得到,有怎么去跟踪?

这点就不说了,反正我是不会玩。那其他的做单手法呢,是可以学习的吗?当然有。

比如,机构都会有自己明确的入场信号、出场信号、风险控制以及仓位管理。这些每个人都在说,但是很少有人做到。但为什么机构也要做这些?就是因为它们太重要。

所以,与其去千方百计去寻找机构的订单,不如把这些做好。就算你跟机构的订单是同一水平,最后都可能机构赚钱而你亏钱。因为你有可能没把仓位和风险控制好导致爆仓,而机构仍稳稳地在这个市场上。

不要舍本求末,这个市场最重要的就是仓位管理和风险控制,做好这些比什么都靠谱。

admin LV9

admin 发表于 2024-10-18 14: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个人投资者,我们平时会参考权威机构的报告和他们的交易思路,甚至模仿他们的交易手法。机构的交易员们在我们心目中就是大神级的专业人士,但放心地跟随着机构动向真的没错吗?事实上,实际操作中由于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基础存在很大差异,若再交易策略上全部照搬,反倒使盈利更加艰难。

为什么说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适用不同的交易策略呢?首先,从信息角度来说,个人投资者已经输给了机构投资者,只有公开信息资料,而机构通过调研等手段可以获得更多的隐含信息。拿中国股市来说,如果你能拿到第一手的信息,肯定是比那些散户能更快的做出行动,避免大跌也是有可能的。

其次,机构相比个人投资者资金量庞大,一旦操作失误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机构往往偏向于低风险和盈利稳定的交易策略,虽然低风险意味着低收益,但机构庞大的资金量仍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额,即使1单只赚1美金,100万单也有100万美金了。从这一点来讲,个人投资者无庞大资金量来弥补低风险带来的遗憾,机构的操作策略几无借鉴意义。

汇市交易中,在所有的交易者里,个人投资者被允许动用的杠杆是最高的。而一旦资金量上去了,平台会强制将杠杆降下来,原因是资金量越大,一旦重仓交易,高杠杆将会使个人和平台承受的风险总量越大,而这并不为机构所取,机构选取的杠杆往往较小,几十倍的杠杆更为常见,为的就是控制风险。若个人投资者也选取低杠杆,盈利效率将受到很大的压制。

另外,很多机构会选择高频交易,仅赚取极小的价差,但通过大额的交易量来增加总盈利额。高额交易以毫秒(即0.001秒)为单位成交,可以想象其成交量之巨大,当然这一过程需要依靠计算机,人工绝对无法操作。这中间有资金的支持,也有计算机的支持,个人投资者两方面皆欠缺,即使只是以1分钟图为周期来操作超短线,个人也很难长时间承受,甚至因为心理因素而导致亏损。而即使拿到了机构使用的高频交易应用程序,个人的资金量也会使效果大打折扣,所以高频交易可以说并不适用于个人投资者。

虽然个人投资者受限于资金量,但在日常盘面波动中的交易机会往往也会更多。如果你是个价值投资者,你可以选择长时间不交易或者忍受大幅度的本金回撤而不用考虑你客户的感受。而且理论上小资金(500万以下)更容易获得超越30%/年的超额回报。另外,你也不用考虑配置问题,可以任意看多看空单一标的物而不必太过考虑流动性风险。

冬眠妞 LV2

冬眠妞 发表于 2024-10-18 14: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个提问很大胆,首先,散户模仿大机构的做单手法,你要怎么去模仿?你知道人家怎么做单然后再去跟单吗?人家大机构还能让你散户知道?就算你真的能够知道,你怎么知道人家是不是套路想要洗盘重来?再说人家是真的在搞钱,那你能跟上的资金是多少,以为真的能在这个市场中分到一杯羹吗?

lisongeee LV2

lisongeee 发表于 2024-10-18 14: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没做过机构,也不敢站在机构的角度上看自己,自己本身也是个屁民散户,不敢奢望揣测机构的想法,不知道人家高盛咋想的,可能屯黄金都是几十吨几十吨的屯,散户能怎么办?下0.01手?能做的基本也就是轻仓了吧,也不敢恣意的跟随机构,毕竟人家是一个团队在操控,风控什么的,绝对不是我们这些屁民能比的,模仿是愚蠢的,事出必有应,机构做任何操作的时候,身为散户的我们要多思考才行,另外,最为重要的一点,不管是机构也好,分析师也好,跟单的也好,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符合自己交易系统信号的才能去做,才能去建仓,不然就算是所谓的“行情”再好,如果不是自己的菜,宁可错过,不可做错!

阿光 LV2

阿光 发表于 2024-10-18 14: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是可以借鉴一定做单手法的,虽然有时候往往不准确,但也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机构或者这种大型的对冲机构某一个动向基本都是有理可寻的,毕竟机构的信息差获取的速度和准确度比散户高了太多,一个人和一个团队能比么?不过因为资金和体量的问题,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头寸,轻仓轻仓再轻仓,机构是有很大的试错成本的,不跟散户一样,散户的资金量是有限的,有些机构是专门玩网格的,普通散户玩得起么?可能还没到盈利的那一天,基本已经被耗死了

胖虎哥 LV1

胖虎哥 发表于 2024-10-18 14: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搞清楚自己定位

你拿饮水机接点水没关系

但是你想把自己的小碗去接庐山瀑布下的激流,

那应该算有点晕机了

大机构的容错性,无方向性,随便摆尾,激起的浪花都足以拍死你

不然,哪里来的故意扫损!

本质上,就是大家的“底注”差距甚远

他浮亏几百万眼睛不带眨

你浮亏几百块失眠几晚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